客服热线:400-960-1568

信息资讯

NEWS CENTER

资讯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国新办举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展成效发布会(全文实录)

详细信息

国新办举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展成效发布会(全文实录)

  • 分类:行业资讯
  • 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 发布时间:2022-07-06
  • 访问量:

国新办举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展成效发布会(全文实录)

【概要描述】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7月6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介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展成效,并答记者问。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张馨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已于近日完成督察反馈,今天我们邀请到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督察工作的进展成效,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我们首先请翟青先生作介绍。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徐想 摄)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各位见面。在座的很多都是老朋友,也有一些新的朋友,大家关心支持并多次参与督察工作,深入一线采访,发表了多篇报道,引起了广泛反响,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党和国家重大的体制创新和重大的改革举措,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制度性保障。在督察的每个关键环节、每个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掌舵定向、引领前行,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做好督察工作给予了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正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学指引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取得显著成效,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2015年7月以来,在总书记的亲自关心推动下,中办、国办先后印发《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使得督察制度建设不断深化,为督察工作深入发展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从2015年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开始试点,到2018年完成第一轮督察,并对20个省(区)开展“回头看”;从2019年启动第二轮督察,到今年上半年,分六批完成了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个部门和6家中央企业的督察。督察中,我们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服务大局,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严的基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精准科学依法,统筹做好经济平稳运行、民生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被督察对象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通过两轮的督察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高度共识,各地区各部门切实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取得“中央肯定、百姓点赞、各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显著成效,实现了很好的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环境效果和社会效果,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决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我们将继续推进督察整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请媒体朋友们继续给予支持。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张馨 摄)

  寿小丽:谢谢翟青副部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张馨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刚刚翟部长提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取得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的变化。请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效果?过程当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分享?谢谢。

  翟青:您提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推动下,督察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向纵深推进,到现在已经整整7年。督察之所以取得显著的成效,最根本的、最关键的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科学指引,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关怀。

  您刚才提到的,是怎么做到的,或者说督察的基本做法。督察在工作中注重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牢牢把握政治方向。要坚决把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落实情况作为重中之重。第二,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督察就是奔着问题去,奔着责任去,紧紧盯住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三是始终保持严的基调。督察要敢于啃硬骨头,对问题紧盯不放、一盯到底,并且坚决查处一批重大典型案件,形成强大的震慑。四是坚持精准科学依法。始终聚焦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一些重点领域,依法依规开展督察。

  关于督察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落地。几年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高度共识,各级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保的意识明显增强。

  二是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得到有效落实。督察有力推动各级党政领导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不少地方领导同志都讲到“督察是猛击一掌”。各省份普遍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省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已经成为常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都在抓环保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还有就是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督察着力啃“硬骨头”、消除“老大难”,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家关注的长江岸线保护、洞庭湖非法矮围整治、祁连山生态修复、秦岭违建别墅整治等,这些问题整改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称赞。这里通报两组数字,便于大家更直观地感受督察取得的成效。截至目前,第一轮督察和“回头看”整改方案中明确的3294项整改任务,现在总体完成率达到95%。第二轮前三批整改方案明确的1227项整改任务,半数已经完成。第四、五、六批督察整改正在积极有序推进。还有一组数字,两轮督察受理转办的群众生态环境信访举报28.7万件,到目前为止完成整改28.5万件。

  四是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督察,推动各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比如,在长江岸线整治方面,长江11个省(市)累计腾退了长江岸线457公里,既提升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又为优质产业的发展腾出了发展空间。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张馨 摄)

  中国日报记者:这些年,中央生态环境督察坚持问题导向,查处了一大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注意到其中有不少是难啃的“骨头”。请问,在环保督察中是如何做到硬碰硬的?谢谢。

  翟青: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这7年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始终是奔着问题去,奔着责任去,奔着最终能解决问题去,才取得了今天这样显著的成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能够做到这样,首先,最根本的是总书记的撑腰打气。督察制度从设立到运行到纵深的发展,都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部署下推动开展的,体现了总书记的战略定力和战略魄力。在督察面临压力的时候,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严的基调和问题导向,对做好督察工作给予了巨大鼓舞和鞭策,也给了我们督察人底气和勇气。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是啃硬骨头,不是“稻草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建得好、用得好,敢于动真格,不怕得罪人,咬住问题不放松,成为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这是第一。

  其次,是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这些年,督察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点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每到一地,当地的群众都积极反映有关问题。随着每一批督察推动问题的解决,群众都纷纷地来电来信,有的还送来锦旗,表达对总书记,对党中央、国务院的真挚情感。

  第三,是有一支过硬的队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生态环保铁军的要求,督察队伍是敢打敢拼、迎难而上,不徇私、敢担当。督察组的每一位同志,都有一股子认真到底的拼劲。我相信有些记者同志在一起跟督察组同志下去督察的过程中,大家都能感受到,每位同志都有一股认真的劲。全力做到督察中每一个观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案子、每一份报告,都能够把背景查准、情况查实、原因查清、责任查透,确保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工作中也涌现出了很多感人的事迹。有的同志顶着40多度的高温,奔走在矿山现场,衣服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有的同志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在雪地中行走一个多小时,核实现场情况;有的同志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与违法人员进行周旋。这些都充分地展示了生态环保铁军的作风,也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始终能够坚持动真碰硬的有力支撑。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提问(张馨 摄)

  南方都市报记者:我们注意到,每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的典型案例都会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采访中我们发现地方也对典型案例涉及的问题非常重视。请问,典型案例的选取标准是什么?这些典型案例有哪些特点?谢谢。

  翟青:您提的问题,是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都很关心关注的问题。公开典型案例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聚焦突出问题、压实环保责任的重要举措。

  大家很关注案例是怎么选的,大体上有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污染严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包括向江河湖海恶意排污、包括一些大量工业废物违法违规倾倒在河道、包括一些黑臭水体、严重的黑臭水体、大量的黑臭水体,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这是一类问题。二是涉及生态破坏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包括在保护区违规开发建设、违规围海填海、违规围湖占湖、违规的毁林建房、违规的进行野蛮的矿山开采等等问题。这是第二类问题。第三类问题,就是那些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更是要严肃查处,坚决予以纠正。

  近期,我们也对到目前为止已公开的262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涉及环境污染的、包括环境基础设施短板问题的占到48.5%,接近一半。涉及生态破坏的、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占33.2%。这块比例也非常大。涉及到弄虚作假等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占18.3%。

  这是我们在选择案例时的基本考虑。从工作的方法上,我们也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方式,更加突出案例的直观形象。在案例制作过程中,要求采取“文字+图片+视频”三合一,既要有文字表述,说清楚,也要有照片,要把现场拍下来,更重要的是还要加一个小视频,一般是3分钟左右的小视频,“文字+图片+视频”三合一的方式,使得每一个案例有图、有影、有真相,通过照片和视频的方式,每个案例就是一个再取证,使得这些案例更加鲜活。借助各媒体平台广泛进行转载,增加了可读性和传播性,也有利于媒体的朋友在后续编辑过程中做更深入的报道,这种方式大家还是欢迎的。

  二是作为案例,还是要确保客观真实。客观真实是典型案例的生命线和底线所在,每个案例从调查、撰写、定稿都是要经过层层审核的。案例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制作案例过程中,我们要格外认真谨慎。

  三是充分发挥媒体和记者的重要作用。在中央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邀请了有关媒体记者进行深度报道,记者与督察人员一起深入到一线,一起调查研究,一起分析研判,撰写了大量有深度、有力度的报道,大大提升了典型案例的传播力、影响力,官方网站发布的典型案例是一种模式,随组记者在一线采访报道中有大量鲜活的东西,使得新闻稿和记者写的一些鲜活的稿件在一起,宣传报道传播能够更加广泛。刚才我还请寿小丽副局长,在今后督察过程中也能够跟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督察工作。

  曝光典型案例充分发挥了警示震慑作用,推动了问题整改,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网友纷纷留言点赞。

  这里还跟大家通报一下。近期,正在对督察整改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安排了督察局的同志分成若干组进行调研,对整改力度大、

  • 分类:行业资讯
  • 作者:
  • 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 发布时间:2022-07-06 16:07
  • 访问量:
详情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7月6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介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展成效,并答记者问。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张馨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已于近日完成督察反馈,今天我们邀请到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督察工作的进展成效,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我们首先请翟青先生作介绍。

  

2.jpg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徐想 摄)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各位见面。在座的很多都是老朋友,也有一些新的朋友,大家关心支持并多次参与督察工作,深入一线采访,发表了多篇报道,引起了广泛反响,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党和国家重大的体制创新和重大的改革举措,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制度性保障。在督察的每个关键环节、每个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掌舵定向、引领前行,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做好督察工作给予了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正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学指引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取得显著成效,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2015年7月以来,在总书记的亲自关心推动下,中办、国办先后印发《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使得督察制度建设不断深化,为督察工作深入发展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从2015年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开始试点,到2018年完成第一轮督察,并对20个省(区)开展“回头看”;从2019年启动第二轮督察,到今年上半年,分六批完成了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个部门和6家中央企业的督察。督察中,我们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服务大局,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严的基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精准科学依法,统筹做好经济平稳运行、民生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被督察对象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通过两轮的督察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高度共识,各地区各部门切实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取得“中央肯定、百姓点赞、各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显著成效,实现了很好的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环境效果和社会效果,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决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我们将继续推进督察整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请媒体朋友们继续给予支持。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3.jpg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张馨 摄)

  寿小丽:谢谢翟青副部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4.jpg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张馨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刚刚翟部长提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取得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的变化。请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效果?过程当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分享?谢谢。

  翟青:您提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推动下,督察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向纵深推进,到现在已经整整7年。督察之所以取得显著的成效,最根本的、最关键的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科学指引,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关怀。

  您刚才提到的,是怎么做到的,或者说督察的基本做法。督察在工作中注重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牢牢把握政治方向。要坚决把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落实情况作为重中之重。第二,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督察就是奔着问题去,奔着责任去,紧紧盯住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三是始终保持严的基调。督察要敢于啃硬骨头,对问题紧盯不放、一盯到底,并且坚决查处一批重大典型案件,形成强大的震慑。四是坚持精准科学依法。始终聚焦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一些重点领域,依法依规开展督察。

  关于督察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落地。几年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高度共识,各级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保的意识明显增强。

  二是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得到有效落实。督察有力推动各级党政领导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不少地方领导同志都讲到“督察是猛击一掌”。各省份普遍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省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已经成为常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都在抓环保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还有就是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督察着力啃“硬骨头”、消除“老大难”,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家关注的长江岸线保护、洞庭湖非法矮围整治、祁连山生态修复、秦岭违建别墅整治等,这些问题整改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称赞。这里通报两组数字,便于大家更直观地感受督察取得的成效。截至目前,第一轮督察和“回头看”整改方案中明确的3294项整改任务,现在总体完成率达到95%。第二轮前三批整改方案明确的1227项整改任务,半数已经完成。第四、五、六批督察整改正在积极有序推进。还有一组数字,两轮督察受理转办的群众生态环境信访举报28.7万件,到目前为止完成整改28.5万件。

  四是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督察,推动各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比如,在长江岸线整治方面,长江11个省(市)累计腾退了长江岸线457公里,既提升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又为优质产业的发展腾出了发展空间。谢谢!

  

5.jpg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张馨 摄)

  中国日报记者:这些年,中央生态环境督察坚持问题导向,查处了一大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注意到其中有不少是难啃的“骨头”。请问,在环保督察中是如何做到硬碰硬的?谢谢。

  翟青: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这7年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始终是奔着问题去,奔着责任去,奔着最终能解决问题去,才取得了今天这样显著的成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能够做到这样,首先,最根本的是总书记的撑腰打气。督察制度从设立到运行到纵深的发展,都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部署下推动开展的,体现了总书记的战略定力和战略魄力。在督察面临压力的时候,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严的基调和问题导向,对做好督察工作给予了巨大鼓舞和鞭策,也给了我们督察人底气和勇气。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是啃硬骨头,不是“稻草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建得好、用得好,敢于动真格,不怕得罪人,咬住问题不放松,成为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这是第一。

  其次,是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这些年,督察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点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每到一地,当地的群众都积极反映有关问题。随着每一批督察推动问题的解决,群众都纷纷地来电来信,有的还送来锦旗,表达对总书记,对党中央、国务院的真挚情感。

  第三,是有一支过硬的队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生态环保铁军的要求,督察队伍是敢打敢拼、迎难而上,不徇私、敢担当。督察组的每一位同志,都有一股子认真到底的拼劲。我相信有些记者同志在一起跟督察组同志下去督察的过程中,大家都能感受到,每位同志都有一股认真的劲。全力做到督察中每一个观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案子、每一份报告,都能够把背景查准、情况查实、原因查清、责任查透,确保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工作中也涌现出了很多感人的事迹。有的同志顶着40多度的高温,奔走在矿山现场,衣服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有的同志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在雪地中行走一个多小时,核实现场情况;有的同志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与违法人员进行周旋。这些都充分地展示了生态环保铁军的作风,也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始终能够坚持动真碰硬的有力支撑。谢谢!

  

1.jpg

  南方都市报记者提问(张馨 摄)

  南方都市报记者:我们注意到,每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的典型案例都会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采访中我们发现地方也对典型案例涉及的问题非常重视。请问,典型案例的选取标准是什么?这些典型案例有哪些特点?谢谢。

  翟青:您提的问题,是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都很关心关注的问题。公开典型案例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聚焦突出问题、压实环保责任的重要举措。

  大家很关注案例是怎么选的,大体上有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污染严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包括向江河湖海恶意排污、包括一些大量工业废物违法违规倾倒在河道、包括一些黑臭水体、严重的黑臭水体、大量的黑臭水体,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这是一类问题。二是涉及生态破坏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包括在保护区违规开发建设、违规围海填海、违规围湖占湖、违规的毁林建房、违规的进行野蛮的矿山开采等等问题。这是第二类问题。第三类问题,就是那些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更是要严肃查处,坚决予以纠正。

  近期,我们也对到目前为止已公开的262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涉及环境污染的、包括环境基础设施短板问题的占到48.5%,接近一半。涉及生态破坏的、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占33.2%。这块比例也非常大。涉及到弄虚作假等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占18.3%。

  这是我们在选择案例时的基本考虑。从工作的方法上,我们也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方式,更加突出案例的直观形象。在案例制作过程中,要求采取“文字+图片+视频”三合一,既要有文字表述,说清楚,也要有照片,要把现场拍下来,更重要的是还要加一个小视频,一般是3分钟左右的小视频,“文字+图片+视频”三合一的方式,使得每一个案例有图、有影、有真相,通过照片和视频的方式,每个案例就是一个再取证,使得这些案例更加鲜活。借助各媒体平台广泛进行转载,增加了可读性和传播性,也有利于媒体的朋友在后续编辑过程中做更深入的报道,这种方式大家还是欢迎的。

  二是作为案例,还是要确保客观真实。客观真实是典型案例的生命线和底线所在,每个案例从调查、撰写、定稿都是要经过层层审核的。案例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制作案例过程中,我们要格外认真谨慎。

  三是充分发挥媒体和记者的重要作用。在中央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邀请了有关媒体记者进行深度报道,记者与督察人员一起深入到一线,一起调查研究,一起分析研判,撰写了大量有深度、有力度的报道,大大提升了典型案例的传播力、影响力,官方网站发布的典型案例是一种模式,随组记者在一线采访报道中有大量鲜活的东西,使得新闻稿和记者写的一些鲜活的稿件在一起,宣传报道传播能够更加广泛。刚才我还请寿小丽副局长,在今后督察过程中也能够跟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督察工作。

  曝光典型案例充分发挥了警示震慑作用,推动了问题整改,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网友纷纷留言点赞。

  这里还跟大家通报一下。近期,正在对督察整改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安排了督察局的同志分成若干组进行调研,对整改力度大、成效突出、人民群众认可的,将形成一些正面典型案例。案例不仅仅是做得不好的,对一些做得好的,我们也是要有一些案例,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发挥激励先进、交流工作、引领带动的作用。欢迎媒体朋友们持续的跟踪报道。谢谢!

  

2.jpg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张馨 摄)

  光明日报记者: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群众参与度很高,积极地反映问题。据悉,两轮督察一共受理了20多万件群众信访举报。面对这么大的问题量,如何保证反映的问题都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和真正的解决呢?谢谢。

  翟青:谢谢您的提问。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在督察工作中,始终把群众反映的问题作为一个重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举报受理、转办、核查、督办、回访工作机制,从受理到转给地方,我们要组织进行核查,有些问题还要进行督办,之后还要对办理情况进行回访。督促当地将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查处到位、整改到位。这方面的工作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坚持把群众反映的问题以及整改情况都进行公开。群众反映的什么问题、整改的情况都要向社会公开。督察进驻时,督察启动会结束以后第一时间在报纸、电视、网站上公布信访举报电话和信箱,畅通反映渠道。收到举报后我们将及时地转交被督察对象进行处理,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能马上解决的,就马上解决,所谓的立行立改;有些问题是一时解决不了的,比较复杂,涉及面比较广,要明确整改方案,限期解决。群众信访举报问题和办理的结果,都仍然要在当地官方网站等媒体上对外公开,以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是加大回访力度。为跟踪了解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情况,在督察中会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电话回访和现场回访。一个是通过打电话问问举报的同志怎么样,还有一个是有些督察同志到现场去看看到底改得怎么样,有一定的比例。通过回访,发现群众反映的问题基本上都解决得比较好,这也是群众为什么支持的重要原因。但也发现少数地方存在调查不清楚、解决不到位、敷衍应付等问题,对发现的这种问题,督察组都督促地方进行了严肃处理。这些措施进一步压实了责任,保障了群众举报的生态环境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另外一个措施是持续盯办。在督察进驻一个月结束后,一方面继续督促做好群众信访后续办理工作,并公开结果。另一方面,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公室和各督察局都会将一些重点问题列为盯办的事项,拉条挂账,紧盯不放,保持压力,直到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不是说结束以后就没了,不管了,不是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拉条挂账,定期调度,而且有些问题,工作小组、调研小组仍然会到现场进行现场核实。谢谢!

  

3.jpg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张馨 摄)

  封面新闻记者:翟部长您好!我们注意到,此前通报一些地方存在督察整改不彻底,久拖不决甚至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请问,目前整改情况如何?谢谢。

  翟青:谢谢您的提问。大家关注发现问题,但是大家更关注这些问题的整改情况,因为督察最终成效是要体现在问题的整改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督察整改始终是高度重视的,多次提出明确要求。今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强调督察整改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并对整改的职责分工、工作程序、监督保障和纪律要求等内容作了明确规范。

  从实际工作中看,督察整改已经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做法。

  首先是建立机制,就是把整改的责任、流程、要求都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办法》明确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是整改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在省级层面还要建立督察整改领导机制,就是要把责任压实。《办法》还明确在每批督察反馈以后,被督察对象要实事求是、科学地制定督察整改方案,提出整改目标、路径措施、完成时限等,并且要求在规定时间里抓细抓实整改落实工作。督察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都要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其次是紧盯不放,目前所有的督察整改任务都实施清单化的管理,采取多种调度和盯办的方式进行督办。对一些重点督察整改任务,都会定期到现场盯办核查,有些是一个月一次、有些是两个月一次,有些是半年一次,有些问题可能是一年一次,一些重点问题都会安排督察局的同志到现场去。每次现场的核查都要形成盯办报告。如果发现有督察整改不力的情况,视情采取通报、督导、约谈、专项督察和移交问责等多项措施,有效地传导压力、拧紧螺丝,目的是推动地方真正把问题整改到位。

  最后还有个做法就是两手发力,就是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对于发现的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及时公开曝光,严肃处理。当然,对于做得好的,也要及时地宣传,引导地方做得更好。

  从实际情况看,各地党委政府对督察整改都高度重视,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借势借力推动解决了一大批重点难点问题。总体情况刚才已经向大家通报了两组数据,这里再讲两个具体例子。大家都知道,白洋淀曾经问题不少,这些年,河北省一体推进截污、补水、清淤、防洪、排涝,加强污染源治理,白洋淀水质从2017年劣Ⅴ类提升到去年的Ⅲ类。大家知道劣Ⅴ类从标准上看是最差的一类水,到现在能够达到Ⅲ类水,这个变化是巨大的。还有,过去长江马鞍山段岸线资源长期被大量非法小选矿、非法码头等占据,沿江一带脏乱差,群众反映强烈。这几年安徽省以整改为契机,开展治污攻坚行动,拆除大量非法码头,整治不少散乱污的企业,建设了一批湿地公园和滨江生态绿廊,整治的这些地方都成为“网红”打卡地,整治效果还是非常好的。谢谢!

  

4.jpg

  中宏网记者提问(张馨 摄)

  中宏网记者:作为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在推进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这对于保证督察工作的质量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今后还会在哪些方面继续完善这一制度?谢谢。

  翟青:谢谢您的提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代表的是党中央的权威,必须要有严格规范的制度体系作保障,如果没有制度体系作保障,很难深入推进下去。在七年的督察工作中,边实践边总结完善,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为重要基础,中办、国办印发的这两份重要文件,同时制定了110个工作规范,也叫模板,一些具体的工作要求,相当于“2+N”,现在是“2+110”,两个重要的文件加上一些基础的模板、基础的规范,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督察制度体系。在这个制度体系中,有程序上的要求,有内容上的模板,有操作上的说明,有纪律上的规定,确保各个督察组的工作能够标准统一、工作有序、实施有效,为保障督察工作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说,这个制度体系有这么几个特点:

  首先,比较系统严密。在摸底排查、培训准备、进驻动员、现场督察、受理举报、形成报告、审议报批、反馈移交、整改落实,直到最后的归档总结等10个方面,这个制度体系都有详细的要求,覆盖了督察工作的全部流程。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有专门的模板对进驻以后第一次全体会议作出规定。督察组进驻到被督察对象现场以后,怎么来开第一次会议是有规定的,要求这次会议上要学习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而且还要学习总书记对当地的一些重要讲话要求、指示批示,要成立临时党支部,要学习督察工作纪律规定,同时还要签署保密和廉洁承诺书。督察组的每位同志,包括随组的记者同志,都要签署一份责任书,保密、廉洁不能出问题。再比如,在对督察报告的审核上,建立了两个审核机制。怎么确保督察报告工作的质量,这个制度体系设立了两个独立的运行机制,一个是报告起草组,每到一个省都有一个督察组,督察组里面有一个专门的起草报告工作小组,报告起草组的同志们要对各个其他的工作小组上报的督察内容、取证材料等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起草小组对其他的工作组提供的材料要进行审核,对提供的取证材料、现场的情况以及逻辑关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效果以及基本依据,起草小组会进行审核。另外,还建立了报告的独立审核机制,也就是说有专门的人员,而且这几个人员还都是督察组里面的精兵强将,都是骨干队伍,业务熟、原则性强、水平比较高的同志,专门由他们组成一个独立审核组,对报告中的每一个案例、每一组数据、每一个观点,都要从法律依据、事实认定、结论定性等方面进行校验、校核、核实,他们不参与起草报告,就是来负责独立审核,背靠背的。专门来挑刺,专门来找毛病,以此来确保督察报告真实准确、客观公正,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

  第二个特点,操作性强。比如大家很关注的典型案例,从内容的选取、编写制作、视频图片到审核把关,甚至到发布的时间,都有具体的要求,什么时候发,什么时候做好准备,各个督察组报的案例里面,怎么去进行选择、选取,都有具体要求。再比如,在受理群众的举报方面,对于怎么接电话、怎么登记、怎么转办,每个环节都规定得非常具体。包括像接到群众信访举报投诉以后,转办的时间在模板里面都有体现,现在都是统一规定在第二天的上午,一上班以后把前一天的群众信访举报转办出去,为什么这么做呢?主要是避免基层同志每天熬夜接收这些转办的问题,这都有详细规定。还比如,在督察进驻期间要开展个别谈话,模板也根据不同的对象设置了不同的谈话提纲,人员不一样提纲是不一样的,有些是共性的,有些是个性的,以便能够更精准地了解情况,更精准地传导压力。

  还有就是不断完善创新,这个制度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每批督察结束以后,都会进行复盘总结,对一些不完善的进行修改完善,对欠缺的及时补上。同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制定相应的模板。比如说在第二轮督察中,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开展督察采取了一种探讨式督察的方式,这种方式和对地方的督察有很大的不同。经过深入的研究,我们也及时制定了探讨式督察的工作模板,明确要共建联合工作组,加强探讨交流,督察和部门的自查相结合,督察组和被督察部门协同推进,相向而行,很好实现了督察的目的。大家方向是一样的,通过几次的交流、反复地交流,最后达成一致。

  这些模板是几年来实践的经验总结,好用、管用、解决问题,是确保督察工作质量不降低、方向不走偏的制胜秘笈。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么一套东西,督察工作怎么能够保障工作质量。很多部门到督察办来学习了解情况,他们也认为,这一套体系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关键所在,对此也有深刻认识。

  下一步,将认真总结督察经验,夯实法治基础,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能力建设,确保督察不断地向纵深发展。谢谢。

  

5.jpg

  天目新闻记者提问(张馨 摄)

  天目新闻记者:关注区域重大战略问题,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请问我们的督导聚焦了哪些问题?效果怎么样?谢谢。

  翟青:谢谢您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了多个区域重大战略,并一以贯之地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区域发展的重要位置。

  按照中央的要求,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紧盯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中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落实情况,并且围绕着不同的定位和不同的特点有所侧重开展督察。比如说,在督察长江经济带相关省份时,就紧紧围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聚焦长江“十年禁渔”、岸线保护、水生态保护修复、污染防治等方面问题。在督察黄河流域相关省份时,紧紧围绕水资源短缺这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把“四水四定”落实情况和生态保护修复情况作为督察重点。这是一方面的情况。

  另一方面,按照中央领导同志要求,作为督察工作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我们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连续5年拍摄制作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警示片。大家也都听说过,我们从2018年开始拍摄警示片。每年都组织工作人员,深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从上游到下游,从重庆到上海,每年行程都接近30万公里,通过暗查暗访和明查核实,拍摄制作形成警示片,在相关会议上播放,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警示片这种问题导向、直观形象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和警示性,对推动解决问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而且每一个警示片播放以后,都会将问题拉条挂账,移交地方,督促制定方案,进行整改。长江警示片一共指出了包括禁渔不力、岸线破坏、违规侵占自然保护区等在内的623个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截至目前已经完成整改468个。另外,按照中央领导同志要求,从2021年开始,也同步拍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警示片。

  警示片这些问题的整改,对于推动各地解决突出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江经济带11省(市),各地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岸线整治和污染防治,2020年长江干流首次实现了全线达到Ⅱ类水质,这很不容易。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强,“微笑天使”江豚成群地出现,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黄河流域9省(区),严格落实“四水四定”要求,不断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加大保护力度,建设绿色生态长廊,黄河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大幅增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也是持续向好。谢谢!

  

3.jpg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张馨 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们注意到,从去年开始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将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作为督察重点。请问,在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方面的工作进展如何?对促进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谢谢。

  翟青: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社会各方面非常关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从第二轮的第三批开始,将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和去产能“回头看”的情况作为督察重点,查实了突出的问题,“以督察促发展”一直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坚持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的出发点,在助推高质量发展方面,督察主要从三个层面发力:

  第一,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推动各地更加深入自觉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第二,要解决突出问题,要坚决查处一批违法违规上马的项目。第三,要推动建立长效机制,要夯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从工作层面看,近年来还是很有成效的。各地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认识明显提高,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一批违法违规项目被依法查处,一批传统产业得到优化升级,一批绿色产业实现加快发展。比如说,这些年京津冀协同治理区域性大气污染效果明显,这几年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我们都是生活在这个区域里面。大家都看到,京津冀的蓝天白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还比如江苏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大力整治“散乱污”,拆除违建,修复岸线,打造绿色长廊,昔日大江的美景又再现。这些年通过这些工作,各地高度重视,成效还是明显的。谢谢。

  

4.jpg

  澎湃新闻记者提问(张馨 摄)

  澎湃新闻记者:我们在采访中也经常会听到,为什么有一些问题地方发现不了,而督察进驻一个月就能发现这么多问题。请问,督察是如何发现这些问题的?谢谢。

  翟青:谢谢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确实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也经常能够听到类似的提问,当地一些领导同志对部门的同志说,你们怎么发现不了,人家来了一个月为什么就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而且有些问题性质还很恶劣。发现问题是督察的首要职责,如果不能发现问题,督察的作用就难以发挥。为了能够精准有效的发现问题,在督察中大体上有这么几点:

  首先,要瞄准方向。要把方向重点定下来。大家都知道,每个省份生态环境的特点不一样,面临资源环境约束也不一样。在督察中,会根据具体的省情区情市情,来研究确定督察需要关注的重点和查找问题的方向。要从宏观上进行最基本的判断,重点问题应该在哪些方向。比如,有些地方要关注江河源头的保护情况,有些地方要关注保护区的保护情况,有些地方要关注黑土地、森林保护情况,有些地方可能会更加关注高原湖泊、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

  第二点,是做足了功课。督察进驻一般只有一个月,但是准备工作往往有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在进驻前夕,督察人员从日常掌握情况中梳理线索,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单位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开展大范围的暗查暗访,掌握大量第一手素材。督察中,还注重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来发现问题,充分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红外成像等技术装备,提高督察组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在督察进驻前夕形成进驻工作手册,每份手册都至少有40—50页,基本上都是问题线索,有的已经提前进行了取样和影像取证,这些前期准备,为查实问题打下扎实基础。

  还有,就是依靠群众。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群众投诉举报是发现问题线索的“金矿”,我们充分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进驻前,就从日常投诉中梳理线索,进驻后专门受理群众来信来电举报。每一批督察、每个省份都能收到几千件群众的举报,督察人员深入分析,开展现场核实,从中发现了大量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线索。

  除了这些基本因素外,督察组同志们敢于坚持原则、顽强拼搏的意志也是很重要的。能够顶着压力发现问题,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给大家举个例子,督察组的同志为了查实一个违法的案件,知道这个地方肯定有问题,但是为了能够查实,连续蹲了四个晚上,前三个晚上都是无功而返,到了第四天凌晨三四点钟,终于抓了个现行。从这几年的工作情况看,一些地方平时发现不了这些问题,除了有些问题确实不容易发现,需要一些经验、技术手段外,也有少数地方不敢动真碰硬,甚至于明明知道问题却不能直面问题,遇到问题绕着走、往后拖,这些情况也是存在的。

  实际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只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敢于担当,作风过硬,就没有查不到的问题。谢谢!

  寿小丽:谢谢翟青副部长,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

 

  文章来源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旨在传播环保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

 

关键词:

石家庄德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www.derunhb.com 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泰山街155号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960-1568            冀公网安备 13019902000552号    冀ICP备10003595号-2  中企动力提供网站建设  SEO标签

石家庄德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www.derunhb.com 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泰山街155号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960-1568        冀公网安备 13019902000552号    冀ICP备10003595号-2  中企动力提供网站建设  SEO标签